【深圳灣至拉薩自駕征途(十)】西藏鹽之水晶宮

在梅里雪山留宿的一夜,睡眠質素極差,一方面深受潔癖症困擾,另一方面亦擔心進入西藏之後路況會更差,早上 5 點多已經醒來,可惜濃霧之中,傳說中的梅里日出並沒有出現,在鎮上吃過簡單的粥和包子後便準備出發。昨晚在酒店停車場的一對河南夫妻,以及另外 3 位來自桂林的朋友檔,正式組成一隊 3 車的車隊,無獨有偶的是 3 車都是白色的 SUV,走起來就更有隊型,而對我們來說,有兩車一前一後「護航」,有當地照應實在讓人放心得多,有甚麼事起來也有個照應。

IMG_1835

IMG_1852

離開飛來寺,只有數十公里就到達雲南和西藏交界的「隔界河」,沿路再一次全是山腰旁的落斜彎路,一面是河水喘急的瀾滄江,另一面則是呈直角 90 度的峭壁,由於江邊兩旁都是高於 4,000 米的高山,在河谷前進的我們實在有點不見天日的感覺,跟著兩車領航的關係,不用猜度有沒有迎頭車,過彎時可以越綫,駕起車來也特別舒服,不用半小時已經到達雲南和西藏的交界,這裏海拔只有 2,100 米左右,氣溫也特別悶熱,我們也在兩省的界碑上稍事停留再繼續出發。

IMG_1882

IMG_1908

進入西藏昌都地區後,路況明顯大幅改綫,雙綫雙程的公路全是新鋪設且寬闊,就連破洞都沒多過,即使與大車相遇也毫無壓迫感,加上車流稀少,車速明顯也可以加快,從飛來寺出發約 1.5 小時,我們就到達了進入西藏後第一個城鎮鹽井鎮,這裏最著名的是保留住世界上最古老的人手運作鹽田,從唐代至今,村內的居民就以產鹽為生。

IMG_1930

由於我們一行 9 人的關係,剛好符合當地購買團體票的要求,省下不少盤川,購過門票後沿住盤山小徑一直下降到瀾滄江邊,雙耳滿是嘈炒的河水撞擊石頭的聲音,在如此危險的地段上,卻竟然佈滿 3,000 多個用木搭建的曬鹽平台,每年 3 月,村內 300 多戶的藏民就會在江邊開山鑿井,採集岩層裏的滷水倒到平台上讓陽光蒸曬,隨即可成為食鹽,這種手工曬鹽的方法自唐朝起就運作至今,亦是世上唯一完整保存的手工曬鹽場。

IMG_1947

IMG_2005

時值 7 月,鹽田已經暫停生產,我們沿小橋過河後,到了另一面仍未乾透的鹽田參觀,在路的兩旁,有上百過木架可以任意走下去參觀。這些木架有如梯田設計,中間穿插住多條有小泥路,即使木架上只剩下雨水,但走到木架下卻會發現極大量在木縫間滲下來的結晶鹽,感覺有點像鹽版的鐘乳洞般,也有人戲稱為鹽之水晶宮,只要輕輕一碰,即可取得粗巴巴的鹽條,據當地人說,這些「鐘乳鹽」因為滷水充足而成,屬鹽中極品,時至今日,在鹽井這裏仍然繼續產鹽,每年產鹽量約 70 萬斤左右,包括白鹽、黃鹽和紅鹽三大品種,而 3 月中旬出產的桃花鹽品質最佳,可惜這個時份就連買的機會也沒有了。

IMG_2012

IMG_2051

在網上搜尋鹽田的相片,常見到從高而下,木架面滷水反射天空和山坡不同顏色的相片,可是到訪這天,天色實在不太好,加上木架上都是殘餘的雨水,根本不能達到反射的功效。在木鹽架旁遊走了個多小時後便準備離去,向芒康縣城進發。

IMG_2070

 

Leave a Reply

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.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*